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解开榫卯之谜
按照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关于开展“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的安排,济宁市文化馆于8月1日,组织市级木工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明文老师在鲁班木艺研究中心为20余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之旅。
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带同学们了解古代家具的发展历程。从木材的辨识到家具制作的匠心独运,不仅展现了木材的自然之美,更揭示了从原木到精美家具的蜕变过程。
活动正式开始,马明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古代工匠所用传统工具的深度剖析,例如:曲尺的精准、墨斗的巧妙、刨子的细腻等,每一样工具都承载着匠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追求,引得孩子们连连赞叹,对古代工匠的勤劳与智慧充满了无限的敬仰。
在实践环节更是将氛围推向了高潮。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兴奋地投入到榫卯结构板凳的组装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拼接,不断尝试和调整,每一声榫卯咬合的声音都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孩子们深切感受到了木艺制作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
此次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高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下一步,济宁市文化馆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打造更多寓教于乐、互动性强的非遗体验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独特视角,讲述济宁故事,传承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