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由文化部、教育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陶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山…
2024年07月08日
5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艺创工坊” --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机构运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全体学员赴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观交流。参观团…
2024年07月08日
2003年在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原属邹县),出土了一块“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碑文详实记载了梁祝传说故事和重修梁祝墓、祠的原因。据碑文中记载: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崔文奎路经马坡泗河边,发现梁祝墓、祠多年失修,于是决定重修。碑文交待了梁祝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过程,祝员外因无子外出读书,整日“咨叹不已”。其女祝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与邹邑(邹县)西居梁山伯同在邹县峄山学习三年。后梁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两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整个故事并没有墓裂、入坟、化蝶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根据碑文记载的内容,济宁梁祝传说应产生于尊儒重孝风气浓厚的汉代;在唐代邹县马坡(今属微山县)就建有梁祝墓及祠堂;元代时峄山上也建有梁祝祠;明代学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孔庙有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清康熙十一年修的《邹县旧志汇编》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志》记载: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泉”、“梁祝读书处”等遗址。至今峄山梁祝读书遗址尚存;马坡乡梁、祝、马故居村庄和家族后裔尚在。梁祝传说在济宁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梁祝传说已对当代婚姻风俗产生了影响。在马坡一带,至今梁、祝、马三家不通婚;禁唱梁祝戏;禁放梁祝电影。加强对梁祝传说的研究和保护有利于倡导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说美德;有利于倡导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倡导追求知识,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气。…
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名叫公输般。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战国时期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变成为一个传说式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在曲阜广为流传。 在曲阜的鲁班传说有两类,一类是讲他发明创造的故事,有代表性的是《墨斗与班母》、《锯的来历》、《是(柿)木不开》等;另一类是关于他修建著名桥梁、殿宇、寺庙等建筑的故事。如《鲁班爷显灵》,就讲述了鲁班爷帮助匠工修孔庙御书楼(即现在的奎文阁)的故事。 鲁班传说是在匠人们一代代传授技艺的过程中,把鲁班的发明创造、精湛工艺、扶危济困的道德情操和他的生平事迹糅合在一起,编织成一个个故事,既表现了鲁班祖师的巨大创造力,又对一代代匠人传递着行业规范的具体信息,同时也进行着道德教化,表现出人民群众丰富想象力和向善向美的真挚情感与追求。 曲阜市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了加强鲁班传说的采集和整理,专门成立了“鲁班文化研究促进会”,并在《曲阜文史》上推出“鲁班文化研究专辑”,揭开了鲁班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孟母教子传说主要包括“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孟子出妻”等系列故事,讲的是孟母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约礼成金、言传身教而不断完善孟子人格的故事。 最早记载“孟母教子传说”故事的是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向的《列女传》。南宋末年,王应麟编《三字经》中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此使孟母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 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邹县尹(知县)司居敬根据民间传说,在邹县城东南隅恢复了孟子故居,后又恢复子思书院。明代嘉靖27年(公元1548年)孟氏后裔在孟子故里凫村重修了“亚圣祖妣祠堂”,称为“近墓之居”;清康熙52年(公元1713年)孟氏后裔据传说在邹县城西庙户营建 “孟母三迁祠”,谓“市傍之居”。 “孟母教子传说”中孟母教子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坚持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她的教子方式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至今仍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有益蓝本。 当地政府将进一步搜集、整理孟母教子传说的相关内容,用文字、录音、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孟母教子传说进行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在此基础之上,将以“孟母教子传说”为基础,编写排演戏剧、音乐、舞蹈,制作Flash动画;并根据《孟子》七篇中的成语内容逐个编写短剧,开展孟母教子传说相关内容的画展和展览活动,编撰孟母教子题材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希望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更好的弘扬。…
孔子诞生传说,典籍最早记载于司马迁撰《孔子世家》、金孔元措撰《孔氏祖庭广记》、明重修《阙里志》、清孔继汾纂辑《阙里文献考》等诸多文献中。现在,关于孔子诞生的传说仍在曲阜广为流传。 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男,后休施氏,与妾生一男儿,是个跛子。于是,晚年向颜家求婚,娶了颜徵在,叔梁纥与颜徵在成婚后,盼子心切,经常去附近的尼山上祈祷。夫妻俩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上苍。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农历八月二十七这一天,夫妻俩又一次去尼山上祈祷,下山在一个山洞里休息时,生下了孔子。后人把这个山洞称为“坤灵洞”,也称“夫子洞”。孔子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等,看上去像个怪物,叔梁纥夫妇就把孔子扔在野地里。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孔子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 曲阜尼山现存许多和此传说相关的遗存,如孔子诞生的地方“夫子洞”,尼山脚下有“鲁源村”,“鲁源”义即鲁国发祥之源;尼山孔庙前有“智源溪”,此名是将孔子的出生地比喻为智慧的发源地等等。 近年来,曲阜文化、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把孔子诞生传说编入乡土教材,使孔子诞生传说代代流传,在社会上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相传孔子诞生在夫子洞尼山土地庙门坊尼山土地庙尼山孔庙大殿孔子诞生的传说文字考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