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庙会
类型:民俗
级别:市级
保护单位:未填
地址:未填
级别:市级
保护单位:未填
地址:未填
曲阜九仙山素有“小泰山”之称,据九仙山南天门康熙八年碑文记载,“玉皇有顶,王母有宫,观音有堂,三青有观,山神有祠”。碧霞祠、南天门、中天门、一天门、王母宫、拨云观、红云宫、山神祠、华佗庙、十八盘、三青观等山上所建庙宇文物古迹与泰山相似。传说碧霞元君(老奶奶)生于三月三日,所以人们上山祭奉进香特定于这天,山下庙会也只有一天。
相传康熙大帝特别信佛在道,先后曾三次御拨库银祭三天门的灵宫。逢庙会时,山庙“庙城宏敞,布蓬连肆,百剧杂陈”,为祭神专门设有谢神戏台,人们前来赶庙会,为碧霞元君(老奶奶)进香许愿。
九仙山庙会的盛况在曲阜粮船水库溢洪河道9孔桥碑文上有记载:“自碧霞宫兴,百世香火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瓣香山顶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庙会上,为诚心求灵,祭奉进香者不仅限于有钱有势的达官贵子,公子小姐,一些庶民百姓也都扶老携幼不约而同,于三月三日这天,纷至沓来,赶会降香,久而久之,前来赶会进香者近至数里远至全国各地。
“山下赶会,山上降香”。有些民间艺人还乐有所趣道:“每年一个三月三,庙会进香来拜山,有志者方成大业,事事遂愿保平安。”九仙山庙会暨三月三庙会具有丰富的人类学民俗学价值。人们通过祈福求子、求富保平安而进香许愿、还愿的形式,表达人们自身心灵感的慰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美好状态。
九仙山庙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上都是一个稳定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活动期间各种民俗文化形式并存(民间曲艺、绣花、剪纸、编织等),并且以庙会为载体很好的进行了传承和推广。


守艺济宁·非遗人物志
柘砚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麒麟传说——民间文学
闵子骞传说——民间文学
刘玉芝
杨成兴



